OMIX Innovative Diagnostic Technology

Opening a New Chapter in disease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

女性恶性肿瘤之首——不容忽视的“粉红杀手”

2024-12-17 11:47:23

乳房不仅是女性身体的一部分,更是美丽、温柔与力量的象征。它哺育了生命,承载了爱。然而,乳房也很脆弱,它可能会悄悄遭遇乳腺癌的挑战与侵害。

乳腺癌也被称为“粉红杀手”,是全球发病率前二的癌种。2022年,我国有35.72万乳腺癌新发病例,7.5万乳腺癌死亡病例。

配图1发病+死亡.jpg

标题标题1了解乳腺.jpg

配图2乳腺结构.jpg

乳腺位于人体胸部的乳房内,两侧对称分布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,浅筋膜伸向乳腺组织内形成条索状的小叶间隔,一端连于胸肌筋膜,另一端连于皮肤,周围被大量的脂肪组织包围。乳腺由15~20个腺叶组成,每个腺叶又分成若干个乳腺小叶,乳腺小叶由许多腺泡组成。腺泡是产生乳汁的地方,它们紧密排列于小乳管周围,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。输乳管是输送乳汁的管道系统,以放射状排列,开口于乳头。乳房内有丰富的结缔组织,这些结缔组织除了支撑和固定乳腺外,还与血管、淋巴管等结构相连,维持乳腺的正常生理功能。

正常的乳腺两侧基本对称,形状多为半球形或圆锥形,因生理差异,两侧乳腺或存在轻微差异,但这种差异不明显。

主要功能

配图3乳房.jpg

哺乳功能:女性在分娩后,乳腺会在多种激素的作用下开始分泌乳汁。产后2~3天内所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,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,可补充新生儿所需的多种抗体,增强新生儿机体免疫。随着哺乳的进行,乳腺逐渐分泌成熟的乳汁,满足婴儿的成长需求。哺乳不仅有助于婴儿的健康,还可以促进女性产后子宫恢复,建立母婴情感联系。

维持内分泌平衡:乳腺的发育及功能状态与多种激素密切相关,它是多种激素的靶器官。

调节免疫:乳腺中的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和抵抗入侵的病原体,具有防御功能。

标题标题2乳腺癌的分型.jpg

病理类型,可分型为:

配图5病理分型.jpg

乳腺癌的分子分型

配图4乳腺癌分型.jpg

标题标题3诱发乳腺癌的因素.jpg

配图7症状.jpg


1.遗传因素: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的人群,特别是一级亲属患有乳腺癌,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。有乳腺癌家族史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为正常人群的3.34倍。

2.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:激素与乳腺癌之间存在复杂且多面的关系,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、滥用雌激素药物等,都可能影响乳腺癌发生的风险。

3.基因突变:BRCA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,具有BRCA1/2基因突变的患者,患乳腺癌、卵巢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。

4.良性乳腺疾病:部分良性乳腺疾病(如乳腺囊肿和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等)患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增高,良性乳腺疾病者患乳腺癌的风险为无良性乳腺疾病者的2.24倍。

5.子宫内膜异位症: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。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患乳腺癌的风险为无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1.04倍。

6.月经生育因素: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、未生育或生育年龄晚、生育后不哺乳或哺乳时间短、产次多、足月产次少,都是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因素。

7.环境因素:电离辐射、化学物质暴露等,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。行多次胸部透视检查的女性肺结核患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。

8.不良生活方式:肥胖、长期熬夜、缺乏体育锻炼、吸烟饮酒、不健康饮食等,都可增加乳腺癌发生的风险。

9.精神因素:焦虑、抑郁、精神压力过大等负面情绪,也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之一。

配图6因素.jpg

标题标题4乳腺癌的早期症状.jpg

乳腺癌的早期症状有时难以察觉,以下是一些乳腺癌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早期症状:

1.乳房肿块:这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,患者可在乳房内触摸到一个质地较硬的肿块,肿块通常表面不光滑、边界不清晰,且活动性差。

2.乳房皮肤改变:乳房皮肤凹凸不平,出现红肿或发热现象,可呈现粗糙橘皮样的质感。

3.乳头溢液:部分患者乳头会有异常分泌物,分泌物多为血性、浆液性或清澈水样。

4.乳头形态变化:乳头凹陷或偏斜,某一侧乳房突然变大或变小。

5.腋下淋巴结肿大:癌细胞通过淋巴管扩散至腋窝淋巴结,导致淋巴结肿大。

配图8症状.jpg

标题标题5乳腺癌的发展进程.jpg


乳腺癌发病过程复杂,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
正常细胞阶段:乳腺组织内的细胞按规律生长、分裂和死亡,维持乳腺组织的正常结构及功能。

癌前病变阶段: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,乳腺的上皮细胞可能已发生异常变化,如不典型增生等。这些变化还不是癌症,但具有一定癌变倾向。

非浸润癌阶段:癌细胞局限在乳腺导管内或小叶内,未突破基底膜向导管外侵犯,理论上不具备侵袭性。主要包括小叶原位癌、导管内癌、乳头湿疹样乳腺癌等。这种时期的乳腺癌属于癌症早期,也称为原位癌,转移风险较低,治疗预后较好。

早期浸润癌阶段:当原位癌阶段未得到治疗控制,癌细胞突破基底膜,但尚未广泛浸润周围组织,浸润程度较小。此阶段的乳腺癌多为早期侵袭性癌症,虽然转移风险与非浸润性癌相比有所增加,但整体预后仍然相对较好。

浸润癌阶段:癌细胞不断增值变异。浸润癌可分为浸润性特殊癌和浸润性非特殊癌。浸润性特殊癌的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,预后相对较好;浸润性非特殊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,癌细胞分化程度较低,但生长迅速,易形成广泛浸润和转移,预后相对较差,但通过综合治疗手段仍可获得一定效果。

转移阶段:当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,将形成新的肿瘤病灶,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肺、肝等。此时乳腺癌预后通常较差,通过合理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。

配图9发展.jpg

标题标题6乳腺癌早检早诊很重要.jpg

乳腺癌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是控制和治疗乳腺癌的关键环节。

配图10生存率.jpg

数据显示,当乳腺癌能够在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,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将会大大提高。早期诊断可减少乳腺癌治疗的复杂性,让患者有更多、更佳的治疗选择,减少因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。

标题标题7乳腺癌早检早诊很重要.jpg

《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》推荐40岁~69岁一般风险女性人群接受乳腺癌筛查。筛查适宜频率为每2年1次。

以下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

配图11高危人群.jpg

乳腺癌的传统检测方法一般都存在灵敏度低、特异性弱等问题。以乳腺钼靶为例,即使在最佳摄影和诊断条件下,仍有部分乳腺癌因乳腺组织紧密等原因呈现假阴性的检测结果,钼靶X线存在一定辐射性,且检查时需压迫乳腺,受检者痛感明显,检查所带来的躯体不适或疼痛导致人群筛查依从性降低。

当前国际顶尖的AI+多组学cfDNA检测技术(奥明星程是此项检测技术的引领者),能够在乳腺癌患者身体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,就敏锐地发现乳腺癌风险。该检测技术不但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,且便捷性高,舒适感强。

从更精准的早期检测技术,到日益有效的治疗手段,医学的发展不断在为我们来带新的希望。让我们提高警惕,用科学的防、治手段武装自己,使“粉红杀手”无所遁形!

配图12健康贴士.jpg



food //